close
來去匆匆的戀情,竟是「注意力失調」在作祟?!

眼見每段感覺甜蜜的愛情,總是拖不過三個月的壽命,讓半生都在追求感情穩定的Peter非常挫敗,性情也從隨和、風趣轉變成憤怒、衝動,甚至開始酗酒……。

文‧圖/邱麗文

面對自己的戀情,你會不會總是三分鐘熱度?或基於莫名其妙的原因就中止戀情?對有些人來說,他們始終保有愛情的吸引力,也懂得主動去追求感情,卻無法讓愛情的保存期限維持太久,而結束感情的原因,總是:「沒有感覺了」。通常這類型的人在適婚年齡前,會覺得自己還年輕、還有很多機會,就算給人花心、不定性的形象,也不會太在意;然而,當他們過了適婚年齡且愈來愈渴望尋求感情上的安定,卻仍然「身不由己」地對每一段感情「失去感覺」,仍然頻頻地更換情人,導致內心深感愛不得其所的挫敗感,甚至開始痛恨自己的個性……。

曾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過動兒」

Peter(化名)是補習班的外籍老師,長得高大英挺,個性隨和、風趣,也非常重視教學的品質,所以深得人緣。一直以來,他都非常渴望擁有自己的幸福家庭,雖然身邊的女友不斷,卻始終無法如願,仍然在愛情的來去中找不到生命中的「Miss Right」。每當談及家人,Peter臉上陽光般的笑容總會突然消失,似乎他的開朗與熱情,並不是來自家庭的影響。

從小,Peter就是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也有明顯的「過動兒」傾向,卻從來沒有被妥善的照顧與治療。由於父親有酗酒的習慣,也沒有滿意的工作,所以總是因為錢與母親起爭執,甚至還會拳腳相向。在父母親的怨懟中成長,讓缺乏關心的Peter學習到察言觀色的能力,總是盡量避免惹父母生氣,卻始終控制不住自己地犯下無心之過,惹來父親的嚴厲處罰。在學校,Peter的表現更是狀況百出,不是忘了交作業,就是因為忘我的調皮搗蛋而經常被老師體罰……。

或許是基於遠離痛苦人生的理由,Peter遠從美國來到台灣,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展開新生活。剛開始到補習班教英文,他顯得活力十足,不但教學的能力廣受肯定,也成為許多女學生心中的夢中情人。隨後,Peter開始結交女友,也花了許多心思在兩人世界的氣氛營造,卻發現每段感覺甜蜜的愛情,總是拖不過三個月的壽命。

追求「有感覺」的愛情,卻不斷失去感覺

當Peter回顧自己與每任女友從交往到分手的過程,內心總是覺得十分懊惱,主要是因為他一旦過了熱戀的蜜月期(大約一到兩個月),整個人就開始散漫了,不但約會經常遲到甚至爽約,連上床的時候都會出現嚴重的「分心」問題。

由於他的性欲很強,所以每回與女友產生親密互動,總會迫不及待地想要進一步的性關係,卻總是在「好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突然想起「今天看到的一輛拉風跑車」、「明天該為學生出那些試題」……等等毫無相關的事情,甚至還會不由自主地發出怪聲音或怪動作,讓女友們覺得他「根本心不在焉」,漸漸感情就出現了裂痕,隨後自然無疾而終……。

經歷過許多次類似的感情挫敗後,Peter開始感覺到心慌,他不明白自己是那麼地渴望成家,身邊也從不乏深具吸引力的女友相伴,卻總是無法讓談戀愛的時間再久一些,只能任自己過了適婚年齡仍為婚姻尋尋覓覓。過了四十歲以後,Peter面對婚姻的態度顯得愈來愈悲觀,並在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心態下開始酗酒;從此不但上課經常遲到,性情也變得愈來愈難溝通,時而與同事因一點小事就起衝突,工作也變得缺乏章法……。那個曾經風趣幽默的萬人迷,似乎已經無法與他聯想在一起。

家族遺傳性的「成人注意力失調症」

眼見自己的情緒愈來愈難自制,Peter除了擔心自己的年紀漸長、體力不如前,更擔心自己再也無法吸引異性的目光、再也沒有感情生活……。於是,他變本加利地酗酒,心情愈來愈憂鬱、焦慮,甚至憤怒,動不動就與同事因細故而起爭執,幾乎要保不住工作。經由介紹,Peter來到了台安醫院的「壓力門診」,希望許正典醫師可以幫助他戒酒,並解除他積壓許久的痛苦感受。

由於Peter的種種舉止,已經明顯造成人際障礙(容易起衝突、不容易溝通)、婚姻危機(被伴侶認為自私自戀、不負責任)及精神症狀中的憂鬱、焦慮;加上他童年階段的「過動兒」傾向,及遺傳自父親的憤怒、衝動及酗酒習性……。讓許醫師有充份的證據判定,Peter的症狀屬於典型的家族遺傳性的「成人注意力失調症」。

眼見Peter原本充滿活力的生活,竟被一段段沒有結果的戀情而粉碎,可以體會到他從來都不希望自己遊走於「充滿新鮮感」的遊牧愛情中,卻力不從心。面對Peter已經瀕臨瓦解的生活, 許醫師認為,「他不但要立即接受藥物治療,還要長期接受心理治療及行為改變技術的建議,才有可能解除長久造成的痛苦。」

為近視的大腦,配上最及時的矯正眼鏡

就藥物治療方面, 許醫師幫他開了「增強情緒穩定和耐心的藥物」,並配合戒酒的課程;等到服藥的效果出現,再對他進行「培養自信、提高自尊」的心理治療,以協助走出情感挫敗的自責感受;至於行為改變技術的建議,就是要求Peter「學習幽默並安排社交時刻表、固定的時間大量運動、自我了解和管理情緒。」

經過了漫長的治療,Peter漸漸恢復了過去的迷人特質與活力,並一度緊握住許正典醫師的雙手,感激地說:「謝謝你、謝謝你改變了我的一生;過去的二、三十年間,我的大腦就像是得了近視,而吃過藥以後,就好像是配了一副眼鏡,讓一切的想法都不再模模糊糊。」對Peter如此傳神地透過「戴上眼鏡」來表達病情的改觀, 許醫師也順勢延伸了他的說法:「一般人罹患了近視,需要戴多久的眼鏡?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永遠(因為近視只能矯正、不會消失)。而接受藥物治療就像是戴有框眼鏡,長期自我心理建設及行為改變則像是配戴隱形眼鏡。」回顧Peter的病史,感覺他就像是得了家族遺傳的近視,一定要持續不斷地戴上隱形眼鏡,才能保有健康自信的未來。

如果你一心想追求情感上的安定,卻又無法控制地對每段遠景可期的戀情失去感覺,導致愛情總像遊牧民族般地沒有定所,甚至還因此而感到沮喪、憤怒……。很可能,你已罹患了「成人注意力失調症」,才會讓愛情的保存期限,總是短得驚人又令自己傷心。(2001,張老師月刊)


------------------------------------------------------------------------------------------

「記得小學時我的外號叫做“迷糊愛搗蛋”,上課時老師問問題沒舉手就先回答,常常不聽課自己玩文具或看著窗外做白日夢,當兵時也是一名糊塗兵,好幾次忘了槍枝擺在那裡或走錯營區而被關了數不清的禁閉,但最喜歡演習前緊張刺激的氣氛,我的表現也是最好;現在進了這間公司快六年了,我自己的座位總是一團亂,交代的事情外出只做了頭尾兩項,中間三項是回來才記起來,有電話鈴聲或同事聊天就無法專心辦公,不時在跺腳或咬著指甲,愈想努力就愈糟糕,太太和同事以為我是不是得了健忘症,一直叫我多吃維他命或給我進補,現在又不景氣,事情愈來愈多,我就愈來愈力不從心,我已經不曉得怎樣規劃我的生活,太太也買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來幫我忙,可是已經是第三台了……」這是一位小孩被診斷有注意力缺失症(ADD)的40歲父親回顧這一生的情況描述。
  大部份人都聽說小孩子愛搗蛋不寫功課,可能是有過動症(ADHD: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或是注意力缺失症(ADD: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傳統精神醫學或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都會告訴小孩的家長這些好動分心症狀在長大成人後就會消失,所以不再那麼緊張或在意。但事實上有1/3到2/3的動過小孩可能身體不再那麼活躍,但心理上仍是衝動渙散的。根據哈佛大學統計資料顯示,100位成年人中,至少有2名成人注意力失調症(Adult ADHD/ADD)的患者,全美有超過一千萬的成人受到分心,衝動及注意力不集中的困擾,保守推論臺灣也有30萬人因為心靈活動過度和注意力失調而造成工作,人際和婚姻的受損,接著引發憂鬱焦慮等精神病和賭博喝酒嗑藥等上癮行為,也意味著成年人注意力失調的問題是比想像中的廣泛和嚴重,而多數治療效果不佳的憂鬱躁鬱症或成癮患者可能是他們真正的病因並沒被確實診斷出來。
成人注意力失調症存在下列幾個核心症狀:

  一、注意力不集中或容易分心:常造成無法專心聽講、閱讀或做人,有的人在做愛做的事會分神或打岔搞怪等。
        二、過動行為:站立不安或跺腳晃手,常有焦慮感或神經質,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不做會很難過。
        三、衝動性強:自我控制有困難,說話不經大腦,沒耐心常打斷別人談話,不爽就換工作或塞車擦撞就要扁人。
        四、情緒變化快:情緒起伏大,表現兩極化,常有負面的內在感受,也常覺得容易興奮激動,自我形象不良易有低自信和低自尊。  
        五、脾氣易爆發:情緒沸點低,導火線短,頓時生氣暴怒,旁人都覺得活在未知的狂風暴雨中。
        六、缺失組織能力:對空間安排及時間掌握有困難,常忘記按時繳稅,或常遲到,做事總是雷聲大雨點小,虎頭蛇尾。
        七、抗壓能力低:對壓力反應過度或不適當,一點事情就會弄得心身緊張,愈想作好就愈作不好。


總結:幹嘛說我是陳pet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mi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